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时空>课题研究>详细内容

关爱农村小班留守幼儿的案例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21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本课题来源于我在日常生活中对留守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反思而引发的,历时一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留守幼儿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本文主要从留守幼儿这一特殊群体出发,通过分析幼儿的现状,从而研究出管理留守幼儿的具体策略。

(二)课题研究意义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他们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因此,教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正确认识和处理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在幼儿园中显得十分重要。 

本课题试图研究的是通过分析小班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家庭情况以及孩子在家里的生活习惯等,探究教师对小班留守儿童关爱行为的策略,从而弥补留守儿童在心灵上的情感缺失,能正确与人交往,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健康快乐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计划与实施

(一)课题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历时一年,从 2016 年3月至2017年3月。具体研究计划如下:

1.研究的准备阶段:20163—20164

设计课题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2.研究的实施阶段:20165—201612 

设计对“小班幼儿在幼儿园的告状行为”、“家长参与度”的调查问卷,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3.成果形成阶段:20171—20173

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

(二)课题具体研究实施过程

 1.第一阶段的工作是学习和调查:

1)我充分利用时间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幼教界对小班留守幼儿现状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家长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座谈、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将幼儿园活动和家长与幼儿进行的个别活动相结合,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

2.第二阶段的工作是针对小班留守幼儿的现状制定疏导策略,在实践中体验成效。

教师必须了解留守幼儿现状。全园共175人,其中留守幼儿42人,女孩11人,男孩31人。42人中,有10人父母均不在家,26人由母亲照管,6人由父亲照管。留守幼儿家庭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由于体力、知识水平等各种原因,大部分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管孩子比较吃力,孩子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存在挑战。在爷爷奶奶看来,他们无法在学习上给予孩子帮助,只能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而他们所谓的照顾就是包办替代,完全没有原则的包容与溺爱,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最终导致孩子动手能力低下,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另一方面,祖孙情代替不了父母对孩子的爱,亲情的缺失容易让孩子变得孤僻、自卑、抑郁,甚至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这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老师必须充分利用家访的作用,深入调查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建立健全留守幼儿档案,电子化管理幼儿信息;加强家园联系,实现家园共育;教师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设立留守幼儿心理救助中心;建立留守幼儿成长记录袋,关注幼儿成长的过程。

3.第三阶段的工作是进行成果反思与总结。通过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整理语言活动材料,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从而完成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体悟与成果

(一)课题研究体悟

通过对留守幼儿的案例研究,我通过对幼儿的细心观察与交流,我觉得针对留守幼儿的现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家访的作用,深入调查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

深入到每个留守幼儿的家庭中,熟知留守幼儿的基本情况,包括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监护人,经济条件等方面的情况,多与留守幼儿交心谈心,发现孩子在生活中的明显缺失,并把调查结果详细记载。

2、建立健全留守幼儿档案,电子化管理幼儿信息

在了解孩子的准确情况的基础上,建立留守幼儿个人档案,详细记录幼儿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家庭住址、监护人姓名 ,是否是单亲家庭,临时监护人具体信息、结对帮扶、沟通交流情况等,实现电子化管理。

3、加强家园联系,实现家园共育

孩子的教育不是老师单独的事情,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一方面,老师应经常采取来园交流、电话随访、家长会等多种方式,结合孩子在学习、生活习惯等方面随时和他们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并适时地交换意见。另外,老师需针对孩子的现状指出他们教育孩子的误区,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案例分析或视频录像具体指出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另一方面,老师应指导临时监护人掌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帮助监护人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幼儿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切实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4、教师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

教师应给留守幼儿多一点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培养孩子在学习上的兴趣,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集体中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利用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渐形成活拨开朗的性格。另外鼓励孩子们和老师通电话,解决学习和思想上问题,拉近和孩子的距离,能健康快乐成长。

5、设立留守幼儿心理救助中心

针对孩子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留守幼儿心理救助中心。每个月利用时间对孩子进行个别辅导,利用视频播放帮助幼儿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辛苦,引导幼儿感受同伴的友善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当孩子出现行为上的缺失时,教师需要更多的耐心、爱心、细心去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言行的过失,能及时纠正不良言行。

6、建立留守幼儿成长记录袋,关注幼儿成长的过程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应有的关爱,所以心理较为脆弱,耐挫能力较差,学习和行为习惯、品德等方面容易起伏不定,每班都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有留守儿童家长花名册、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记录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及时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有效管理,不该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二)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对留守幼儿的案例研究,留守幼儿的性格、问题处理方式等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了好的改变。在此次实践过程中,留守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