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收区,收区磨蹭的难题怎么破?“投其所好”才是解决之道!
孩子不愿收区,收区磨蹭的难题怎么破?“投其所好”才是解决之道!
孩子不愿意收区,收区磨磨蹭蹭,老师说了不听,这些问题总令老师们苦恼不已。当看到10分钟过去了教室还乱成一团,眼看下一个环节的时间就要到时,老师内心总会无比焦虑。在开展自主游戏之后,材料和人员都被允许流动的情况下,收区成了老师感受最深刻的一项挑战。
尽管老师也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效果好像并不明显,导致老师一到收区就焦虑或深感无力。而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换个角度,首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要收区?”
孩子自觉自愿做一件事的原因通常有两个:“和我有关”和“对我有用”。要解决收区难题,需要“投其所好”。
✦ “和我有关”——收区是我自己的事,是我应该做的。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孩子建立收区常规。
✦ “对我有用”——收区是好玩的,愉悦的或能收获成功感的。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孩子积累收区的愉悦体验。
因此,解决收区问题的正确思考是帮助孩子建立收区常规以及积累好的收区体验。
01/
帮助孩子建立收区常规
假如收区给到孩子的感受和体验是老师给的任务,提的要求,或者是为老师做的事,那么孩子大概率是无法建立起收区常规的。因为常规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的习惯基础之上,而非老师的一味要求之下。
避免3种阻碍孩子建立收区常规的做法
✦ 用奖励的方法激励孩子收区
为了激发孩子收区积极性,有时候老师会采取给奖励的方法。这种方法短期内非常有效,尤其是刚开始时,孩子都会争先恐后地收玩具。但长期用物质奖励让孩子收区有着很严重的潜在危害,一旦孩子形成了为了奖励而收玩具的错误意识之后,建立收区常规就会变得异常困难,因为这一做法实际是在强化孩子“收区不是我应该做的”意识,一旦没有了奖励,孩子就会更加不愿收区,甚至抗拒收区。
✦ 谁玩的谁收
当“谁玩的谁收”成为一项收区规则时,对孩子来说就意味着,不是我玩的就不用我收,这样可能会导致孩子在游戏时为了避免收区的麻烦,宁愿少选一些材料玩。或者不想收玩具时,“想办法”找到“这个不是我玩的”理由。事实上,在自主游戏中,一个材料被多个孩子使用是常有的事,很难真正搞清楚“到底是谁玩的”的这一事实。并且收玩具是集体的事,而非个人的事,“谁玩的谁收”不利于孩子建立集体意识。
✦ 边玩边收
有的老师为了保证孩子玩得有秩序,同时也为了避免孩子因为游戏时使用的材料多,最后不愿收的情况,会要求孩子在换区或换游戏前先把玩具放回去。
从老师的角度而言,这样做的确可以达到让孩子玩得不乱的效果。但对孩子而言,边玩边收会让收区太过随意,无法引起孩子对收收区的重视度,还会影响孩子的收区体验和游戏体验,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游戏思考,因为有的孩子是边玩边思考玩什么用什么材料,需要不同的材料是他们的游戏需求。多次收区还有可能造成孩子对收区的反感甚至厌恶。玩得看上去有秩序并不是孩子的需求,孩子想要的是玩得尽兴,玩得开心愉悦。
帮助孩子建立收区常规的3个策略
✦ 有明确具体的收区信号
要帮助孩子建立收区常规,老师首先需要让孩子对“收区时间”有具体的感知与体验,仅仅用语言是不够的,需要有更具体直观及一贯的方式。
例如,有的幼儿园一到收区时间,就会响起收区音乐,并且为了让孩子做好收区的准备,还会提前3~5分钟提醒孩子一到两次。还有的老师为了让收区音乐更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及兴趣,还会和孩子一起编收玩具的歌谣,当孩子有了具体的参与时,收区就会变得比较积极主动。
✦ 老师做好示范,和孩子一起收区
如何让孩子体会到收区是大家的事,是集体的事,是每个人都需要做到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做好示范,参与到收区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收玩具。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的老师虽然也在和孩子一起收,但动作之迅速,这样做无法让孩子有老师是收区伙伴的感受。老师需要尽量保持和孩子差不多一样的节奏和速度,才能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非常不建议一到收区,老师就开始“监督”孩子们,催促收的慢的,或把孩子之间拿来做比较,越比较越容易让孩子对收区产生反感或挫败感受。不要说:“快点,快点,就你还没开始收!”可以尝试说:“该收区了,我们一起收吧,你是收积木,还是雪花片?”
不要说:“你看看乐乐人家收得多快!”可以尝试说:“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小积木块收得更快一点呢?”言传身教远远比监督或要求孩子来的效果好,老师要懂得示范,要会示范。
✦ 有限地选择,温柔地坚持
最让老师头疼的就是不愿意收区的孩子了,孩子不愿意收区有可能是没玩够,还想玩,也有可能就是逃避或抗拒收区。
如果是孩子没玩够,还想玩,老师需要先充分回应孩子的需求及情绪,同时平静且坚定地明确规则,可以采取“有限的选择,温柔的坚持”的方法。
例如,可以说:“我知道你还想玩,你超级喜欢玩这个,你还想再玩一会。但现在是收区时间,是小朋友们一起玩收玩具的时间,你是选择自己把这个放回‘未完成作品区’,再去收玩具,还是让老师帮你把它放回去,你去收玩具呢?”
对这类孩子,老师一定不能强行要求孩子,要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让孩子有一定的决定权。对于规则老师要坚持,对于如何做可以给孩子选择。
在运用这一策略时,需要注意几点:
◇ 在提供选择之前,一定是在充分认同和回应了孩子的情绪或需求的前提下。另外,在给孩子选择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解决方案,而不是从老师想达到目的的角度给孩子选项。
◇ 不要在事发当下突然和孩子提规则,要提前明确规则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遵守规则”。对于逃避或抗拒收区的孩子,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他们缺乏对收区好的一些体验,觉得收区不好玩,甚至觉得是个苦差事,对于这一部分孩子,老师需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摆事实讲道理,或强调规则,而是帮助孩子积累好的收区体验。
02/
帮助孩子积累好的收区体验
确保材料标识清晰易识别,方便孩子收区
自主的游戏环境中,老师为孩子提供了丰富适宜的材料,并且允许孩子调用全教室资料实现自己的游戏意图,这对孩子而言,收区难度无疑提升了好几个level。这就需要老师最大程度地给孩子收区提供便利,降低难度,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材料标识,材料标识要清晰易识别。
常见的标识方法有以下几种:
也可以用文字标识,但需要配合另外一种标识方式。老师需要根据班级孩子的水平选择其中一种孩子看得懂,能理解,方便孩子放回材料的标识方式。
另外,材料的存放位置要固定,一些易混淆材料建议单独收纳,例如毛线,各种颜色的纸,各种功能的笔,各种拼图等,建议用小的容器单独分装,再统一放置。
及时发现并强化孩子的好行为
并非所有孩子一到收区时间马上就会行动起来,有的孩子节奏就是会稍慢一些,这就需要老师要接纳孩子们的节奏,慢慢帮助孩子学会自己改变。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在收区过程中好的行为或好的变化,并及时给予肯定。
例如,老师可以说:
“你一下子就找到了雪花片的家。”
“你收玩具的速度比昨天快了很多,这样下去很快就成为收玩具达人了呢!”
“我们一起抬着大积木把送它放回家了,我们可真厉害。”
“收区音乐一响你就放下积木,准备收玩具了。”
采用游戏方式让收区有趣起来
要让收区变得好玩是老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游戏的方式。老师在和孩子一起收玩具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游戏化的语言。
例如:
“我们这次像小企鹅一样把玩具放回去,下一次我们还可以像袋鼠一样把玩具放回去。”
“我现在是超级宇宙无敌清理大师,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当超级厉害的清理大师?”
当然,老师也可以采用“收区小游戏”激发孩子收区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体验收区的轻松和愉悦感。
例如:
“我发现了……”的小游戏
收区音乐一响,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边唱边收玩具,就像“寻宝”一样,孩子们唱着:“我发现了,我发现了蜡笔,把它送回家。”老师可以唱:“谁发现了,谁发现了,乐高的家?”或“谁发现了,谁发现了和我手上一样大的积木/红积木。”这个游戏能让孩子主动思考和发现,能调动积极性。
用“不……”的方式收玩具
用“不”收玩具很有意思,尤其对于那些特别爱说“不”,特别喜欢和成人对着干的小朋友。可以是老师发指令,也可以是孩子发指令。例如,老师发指令:“把不重的玩具送回家!”“把不光滑的玩具送回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可以把新的词汇带给孩子。
也可以让孩子发指令。例如,孩子可能会说“把不是的黑色玩具送回家”“把不是三角形的玩具送回家。”“把不是木头的玩具送回家”让孩子轮流来玩。
当然,采用游戏的方式收区很可能会让收区时间延长,这就需要幼儿园的一日流程具有一定的时间弹性。
要真正解决孩子收区的难题,首先老师需要从心理上放下对收区的焦虑,把收区当成游戏的一部分。另外,需要意识到任何一项常规的建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极少有立竿见影的方法,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方法,唯有耐心和坚持,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建立起收区常规。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