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时空>园本教研>详细内容

老师撤离教室,孩子才有空间成长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02 18:48:11 浏览次数: 【字体:

01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在各个学校流行,就是把老师的办公地点改到教室,在每个教室后面专门为老师设置一张办公桌,提倡老师和孩子们一直待在一起。

 而且这种方式也被很多学校所推崇,认为这是一种革新。一方面,可以拉近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老师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到孩子,比如面批作业,找孩子谈心;另一方面,孩子也能够比较快速地找到老师,不需要专门跑办公室,当然,最大的利好是当老师无时无刻不在班里的时候,班级管理就会好很多,纪律啊,学习啊,都会抓得比较紧,这也是学校领导希望看到的。是我们也越来越发现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

02

首先是老师这一方面的,老师们会发现自己的办公桌被搬到教室之后,需要无时无刻都经受孩子的各种“骚扰”,比如你正在备课,孩子叽叽喳喳地围过来看几眼,比如你正在批作业,孩子也忙不迭地围上来,比如你正在思考一个问题,几个孩子拉着就过来跟你告状。时间一长,老师们的精神状态往往容易趋于崩溃,试想一下,当你每天上班都是面对着闹哄哄的一群孩子无法抽离的时候,你的每一个毛孔都充斥着孩子们的叽叽喳喳,那是多么可怕的事一件事情,这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也是一种身体上的考验。

 在这样的办公环境之下,老师们的疲劳是无法得到有效缓解的,各种疾病找上门来的概率也高了很多。

 当然,领导们会认为这是一些不愿意为教育付出的老师的偷懒之辞,所以不听也罢。

03

不过我们最不可忽视的是孩子的成长。虽然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们“进驻”教室,孩子们变乖了很多,整个班级静下来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少了,做作业的效率提高了,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这样保姆式的教育之下,孩子虽然表面上看似乎变乖了,变勤奋了,而事实上他们正变得越来越无能。

 本来,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如果找不到老师,一些小的矛盾他们自己就消化解决了;本来如果老师不在,班级比较吵闹,一些班干部就会想办法去管理,虽然可能管得不太好,但终归在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本来如果老师不在,孩子们一起玩闹可能会闹出一些不愉快甚至磕磕碰碰,但是孩子们会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而现在,事情还没发生,老师们都已经替孩子做了预判,于是孩子就再也没有机会发展出处理危机事件和同学矛盾的能力。

 领导们希望孩子在学校平平安安的,最好该朗读的时候响起朗朗书声,该学习的时候出现求知若渴的眼神,该玩耍的时候文明玩耍,没有纠纷,没有吵闹,所有的孩子都跟被设置好的机器一样,可以美好地活动,文明地游戏,勤奋地学习,但是我们忽视了,他们是孩子,是有着不同个性的孩子,孩子们的成长有时候需要脱离教师的眼睛,需要脱离父母的视线的,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矛盾,需要争吵,需要犯错的。

家庭中,我们尚且倡导父母从孩子的空间撤离出来,而到了学校,我们却让老师们强行进驻孩子的空间,当我们的父母从孩子的卧室从孩子的书房撤离时,我们的老师却带着办公桌椅进驻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把孩子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掰碎了一一去指点,这难道不是另一种方式的剥夺成长?

 这是一种界限感的模糊,更是一种成长的人为设障。

 所以,现在孩子越来越不会处理人际矛盾,越来越不会自我管理,因为他们从小就被老师和家长团团围住,当他要偷懒时,有人会告诉他,你要学习,当他要和同学发生矛盾时,有人会告诉他你们应该友好,当他想要悄悄地做点坏事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别想了,我盯着你呢!

 但是成长绝不是可以在一双双监督者的眼睛下完成的,成长更需要空间,更需要个性,更需要解绑,所以,还请让老师们撤离出孩子的成长空间吧!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