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时空>园本教研>详细内容

孩子总是一个人玩,不愿与他人交流?究竟应该如何引导?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2-22 12:30:55 浏览次数: 【字体:

在支持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小班老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只喜欢自己玩,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太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怎么办?

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尝试过很多方法,比如鼓励或引导他们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让其他小朋友去邀请这个孩子,或让社交能力好的孩子带动这个孩子……但这些方法的效果似乎都不怎么理想,甚至有的孩子因此变得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往了。

01/

关注模仿他人

是儿童社交发展的基础

事实上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老师系统了解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过程,并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典型表现了然于心。通常情况下,小班儿童的社交发展会经历如下发展阶段:

✦ 在同伴旁边玩,但没有直接参与同伴的游戏

✦ 会直接主动地和另一个儿童说话(如“你在做什么?”“我们一起玩吧。”)

✦ 有了一个或多个特定玩伴(对其表现出特别的喜爱,如,总在一起玩或给占位等)

02/

儿童独自玩时

做示范比提要求更有效

当孩子独自玩耍时,如果我们直接要求或提出建议让他们和同伴去玩时,有的孩子的确会因为权衡了自身能力达不到,无足够掌握感和安全感的情况下,而选择用自己感受舒适或更有掌控感的方式进行游戏。这并非是儿童过于内向的表现,而是在提醒老师更贴近和立足其当前水平进行支持。

案例1

豆豆是这学期入园的小班孩子,老师观察到他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独自游戏。不论是集体活动,还是区角自主游戏,他总是选择自己玩,不会主动和小朋友说话,老师或其他小朋友和他交流,他也很少回应。

在此过程中,老师也尝试过和豆豆交流:“你在做什么呀?”“哇,你拼的这个好漂亮呀,你能教教我吗?”“你能教教东东吗?他也想玩这个”……令老师尴尬和挫败的是,不管老师说什么,豆豆都不怎么搭理老师。

出现这种情况,有的老师认为这可能与孩子自身的性格有关,他本身就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也可能是因为家长不怎么重视,平时给孩子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少;当然也有可能是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等。这些分析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我们似乎还是无法从这些分析中找到支持的具体切入点。来看看老师之后的做法:

案例2

在一次区角游戏时,豆豆又一个人玩起了雪花片,这次老师先在豆豆身边默默观察,认真地看他如何操作材料。观察了一会后,老师便模仿起了豆豆,豆豆做什么,老师就做什么。

老师的关注和模仿逐渐引起了豆豆的注意,豆豆也会时不时地看看老师,开始有了一些眼神上的交流。

经过连续好几天这样的互动,慢慢地豆豆和老师之间有了一些关于玩的材料和游戏的简单交流……

通过沟通,老师发现其实豆豆并不是所谓内向的孩子,也并非之前认为那样不爱讲话,他实际有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只是老师之前没“做到点子上”。

其实,所谓的“做到点子上”,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老师能紧跟着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进行支持。案例中,老师用更符合孩子自身水平的方式和其互动交流,为孩子亲身示范了关注和模仿他人的社交经验,比“你可以(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建议或要求,来得更直接,鹰架更具体,因而被孩子接纳,沟通很自然地就发生了。只有老师真正了解并接纳了孩子自身的水平,交流才会自然发生,理解也才能更进一步,支持才会更加有效。

03/

支持儿童

充分学习观察或模仿同伴

对于目前尚处于“旁观或模仿”发展阶段的孩子,老师要允许他们去观察,去模仿,因为模仿和观察本身也是需要学习的。老师需要首先看到孩子这一行为背后的学习及发展需求,支持他们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充分地巩固。

例如,当看到孩子在看同伴玩小汽车时,不要急于说:“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你也可以加入他们呀,你看多好玩呀。”

而是可以认真地和孩子一起观察:“你看,他把小汽车放在了一个斜坡上,小汽车顺着斜坡滚下去了,哇,跑得好快呀!”或“这次他换了一个更大的汽车,我猜可能比刚才那个更快”……

通过描述让孩子学会观察他人如何游戏,进而引发他的兴趣。

再如,当孩子在观看两个小朋友一起搭积木时,老师可以一起观察:“哇,他们把积木垒得越来越高了,他们是一个人负责把积木一个个垒起来,一个人负责把积木运过来。”

通过有意识地描述同伴合作的方式,引导孩子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从观察中学习社交策略。

当孩子对同伴(最初往往是对同伴玩的游戏或材料)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具体的了解后,他们就能找到与同伴建立联系的具体点,并内心笃定,就会很自然地主动与同伴交流。只有孩子内心想,行为才会发生。

04/

帮助儿童

积累大量成功的社交体验

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帮助孩子积累大量成功的社交体验,尤其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社交体验,孩子积累的社交体验越多,社交能力提升就会越快。

当孩子独自玩时,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发现到与自己有相似游戏兴趣,爱好或话题的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起初步关注,让彼此之间相互吸引。

当孩子和同伴一起玩时,老师要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总结一起玩的策略,强化一起玩的愉悦体验。

总之,儿童的发展是过程性的,任何一项能力的养成都是一点点生长起来的,只有老师了解其发展过程,遵循其发展规律,在支持儿童时,离儿童近一点,再近一点,贴近他们的水平与特点时,有效地支持才会自然发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成长的不仅仅有儿童,还有老师,师幼共长就是这样发生的。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