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教师如何支持、何时介入…… 师幼互动的三个关键问题都在这里!
师幼互动指在老师和孩子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很多时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比如日常回应孩子、在游戏中通过提问等互动方式支持拓展孩子们的游戏想法……但老师们在师幼互动中往往容易存在一些认知偏颇:觉得自己需要刻意做些什么,或者把互动看作给孩子灌输知识的好机会。
这样绝不可能产生良好的的师幼关系,也无从建立起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张俊教授曾说过:“没有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不管什么样的课程,都只是一个框架。课程最终怎么落地,老师跟孩子每一天的互动,才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师幼互动对于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01/
在游戏中
教师如何支持
✦尊重孩子的游戏意图
孩子的游戏意图可以简单理解为他们口中的“我想玩”,当老师的支持把“我想玩”放在前面的时候,也就准确把握住了师幼互动的精髓——把主动权还给孩子,即“儿童在前,教师在后”。
这样一来,老师就不会强硬地指导或是要求孩子如何去游戏,而是以孩子在游戏中呈现出的兴趣与需求为出发点,选择恰当的时机与方式去回应。
✦创造游戏空间,提供种类和数量丰富的材料
同样地,老师不是只有介入游戏、和孩子说话或者做了什么才叫支持,事实上,在自主游戏中,给孩子创造游戏的空间,提供种类和数量丰富的材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很多老师都遇到过班上孩子抢玩具,甚至大打出手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感觉很闹心,但大部分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材料来解决。
✦谨慎介入,忍住“不教”
很多老师在实践中还是不知道如何做好师幼互动,别担心,在自主游戏原则下,只要提供了足够空间和材料,孩子不可能玩不起来,过度干预只会影响他们的发展。因此,做好师幼互动的前提,最简单也是最难的,就是管住自己跃跃欲试的心,多观察孩子。
但如果实在忍不住,一定要介入,老师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站在同样的立场和角度,加入到他们的游戏中去,同时留意观察孩子在游戏时的情况,如问题处理、人际交往等,灵活调整自己在游戏活动中的角色,与孩子共同发现、解决问题,做支持者和引导者,也远比直接教更好。
当然管住自己只是做好师幼互动的第一步,在适当的时候介入也是很重要的。
02/
把握更为准确
的游戏介入时机
在介入游戏这件事儿上,过早或过晚都不好:过早,可能会打扰到孩子们的游戏,让他们错过一些解决问题的好时机;过晚,也许孩子之间的冲突升级,易发生安全事故,或是导致孩子的游戏难以进行,最终选择放弃。
在上文我们提到,老师需要“忍”住不教,谨慎介入,不少老师可能会产生疑问:介入是不是挺难的?与其把握不好正确的方式方法,我要不干脆就对孩子“放养”,不进行支持了?这当然也是不可取的。
老师们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总结出什么时间介入、用哪种方式介入、什么样的策略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等,在“帮还是不帮”之间找到平衡点,在时间上老师们可以参考这份“介入时机”清单!
第一优先级:
①出现激烈情绪,发生激烈冲突
常见信号:大声尖叫 破坏玩具 肢体冲突
②孩子主动发出邀请,或寻求帮助
常见信号:邀请加入游戏在游戏中寻求帮助
第二优先级:
①长时间以相同方式操作材料
常见信号:独自游戏 重复机械动作 连续重复同一游戏
②无所事事(小班、中班较常见)
常见信号:没有动作、语言和情绪,发呆,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③遇到困难
常见信号:多次尝试未成功 放弃游戏 破坏玩具
第三优先级(不建议介入):
① 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探索材料并且无问题产生
② 孩子可以自己解决问题、冲突
③ 孩子流畅地进行游戏
在面对必须介入的情况时,我们不能忽视孩子的需求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也需要观察孩子们的游戏意图和进程,在处于第二优先级,特别是第三优先级的介入情况时,尽量忍一忍,不要随意打断孩子们的游戏。
03/
如何通过互动
拓展孩子的游戏
由于孩子们的经验有限,往往只能基于自己目前的已有经验进行游戏,可能就会出现游戏停滞不前或是低水平重复的情况,在面对孩子们的求助或是游戏无法进行快要放弃时,老师可以巧妙地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向孩子展示新经验和新想法。
✦新的材料
当老师发现孩子在游戏中使用的材料较为单一时,可以在游戏中引入新的材料,给他们带来全新的灵感,丰富其游戏或创作。
✦新的游戏或创作方式
孩子的玩法或游戏情节较为单一时,可以运用语言或实际操作向孩子展示新的玩法以拓展孩子的游戏内容,丰富他们的游戏情节。
✦其他发展领域的核心经验
如科学领域中的模式、比较、测量。但老师们需要注意,在引入其他发展领域的核心经验时,一定要基于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引入恰当的经验,不能超出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同时,拓展孩子的游戏一定要基于孩子们真实的游戏意图,不管是引入新的材料、新的游戏方式,还是其他发展领域核心经验,我们都需要在了解他们的游戏意图后,基于兴趣点,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