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时空>园本教研>详细内容

对宏钰 霍力岩:幼儿园教师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二)

来源:城东镇壮志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5-01-02 09:46:17 浏览次数: 【字体:

二、幼儿园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还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与转化使用存在一些困难;容易出现成人主导,忽视幼儿的经验、兴趣和想法的情况;缺乏在一日生活中自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等等。

1.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与转化使用存在困难

调研发现,仅有16.13%的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对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内容非常有把握,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与转化使用普遍缺乏信心。

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认为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不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存在一定难度。中华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概念。有学者指出,就性质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长期发展、不断进步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就结构而言,中华文化是一个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等不同层面的完整系统。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选择的传统文化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但教师对应该选择哪些内容开展教育不够清楚,导致内容过于宽泛、活动不够深入。例如,许多教师选择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时,往往在一个节气的活动过后又开始着手准备下一个节气的活动,这样会导致活动缺乏深度,幼儿和教师疲于应对。 

另一方面,即便是选择了适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一些幼儿园教师在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挖掘方面仍然存在困难,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少内容是抽象的,但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的,这导致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内在冲突。这就需要教师在自身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进一步将传统文化转化成幼儿可接受、感兴趣的活动内容,使其符合幼儿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需求。

2.容易出现成人主导,忽视幼儿的经验、兴趣和想法的情况

幼儿园教师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往往期望把相关内容直接传递给幼儿,存在生搬硬套、灌输说教的情况,忽视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和发展需求,并未 给予幼儿发表意见和表达想法的机会,导致幼儿不得不接受成人视角下的传统文化教育。例如,一些幼儿园将茶室、中药馆等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环境布置移植到幼儿园,却并未深入思考幼儿对这些社会活动场景的兴趣和需要,导致活动脱离幼儿生活经验,幼儿难以产生共鸣,从而影响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又如,一些幼儿园在中秋节时,大、中、小班教师都会给幼儿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带幼儿做月饼,但实际上教师可以基于不同年龄班幼儿对中秋节的已有经验,询问和倾听不同年龄班幼儿对如何过中秋节的想法,引导幼儿通过讨论、投票等方式决定活动安排,以此激发幼儿的主动参与。

3.缺乏在一日生活中自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在幼儿园教育中另起炉灶,而是遵循自然渗透的原则,以唤醒、激发、熏陶、浸润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的一日生 活。但有的幼儿园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过于注重外在形式,将环境创设、活动设计按照传统文化特色打造,没有对幼儿身边常见的事物、材料和现象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挖掘,从而错失了许多教育时机。如果将传统文化自然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就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北方的冬季,幼儿发现了水会结冰的现象,对冰产生了兴趣,在幼儿了解冰形成的原理的基础上,教师支持幼儿运用冰的特性自制传统冰灯、玩冰车游戏,继而开启对中国古代冰上项目直至北京冬奥会冰上项目的探索。可以看出,这一活动是从幼儿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出发的,教师有意识地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了自然的融入。

三、对幼儿园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基于幼儿园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教育保障等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儿童视角和教育视角的融合

幼儿园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存在教师控制、幼儿被动参与的误区,为此,教师需更加关注儿童视角,观察、倾听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现、理解幼儿的观点和想法,以此为起点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首先,需要关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思考与挖掘这些事物和现象之中可能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倾听幼儿对传统文化相关主题的想法和探索兴趣,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认识水平,找到幼儿的兴趣、想法和经验与传统文化内容的有机结合点,设计适合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其次,需要从教育的视角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要对一些中华传统文化载体(如传统玩具、饮食、建筑等)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理解。有园长曾说,教师蒸馒头和妈妈蒸馒头是不一样的,因为教师需要从教育的角度,思考蒸馒头这一传统面点小吃体现的南北方饮食差异、南稻北麦的地域特色以及食物中的亲情传递等文化意味。再次,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对话等方式,支持幼儿经历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与创造学习的过程,帮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建立起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情感上的联结,师幼在互动中共同建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2.教育内容:聚焦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系统构建

幼儿园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选择存在宽泛零散、转化使用困难等问题,为此,学前教育专家、传统文化专家、幼儿园实践工作者共同研究适宜的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框架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为幼儿园教师系统科学地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精神层面的文化和物质层面的文化,即融合了,二者不可分割。

从精神层面的文化来看,《意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概括为"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三个层面。《意见》指出,在核心思想理念方面,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在中华传统美德方面,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在中华人文精神方面,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这些是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对于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