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时空>园本教研>详细内容

“安吉游戏”专栏丨“安吉游戏”户外环境的创设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07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需要和权利,游戏环境与游戏材料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媒介。儿童具有主动观察环境、努力适应并改造环境的能力,儿童掌控环境和材料的过程也是探索自我发展的方式与路径的过程。教师通过观察儿童与游戏环境及材料互动的过程,发现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秘密。我们是伴随“安吉游戏”环境改革实践,逐步理解这些理念并身体力行的。

曾几何时,幼儿园常常是室内环境“琳琅满目”、户外环境“一马平川”,室内闹哄哄、户外静悄悄。幼儿园的活动室、走廊里随处可见教师精心创设的游戏区,如银行、超市、茶室、糕饼店、西点屋等。尽管教师利用了室内所有可利用的空间,但仍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在教师创设的游戏中,幼儿要么投入度不高、游戏持续时间不长,要么喧哗吵闹、秩序混乱,即使教师规定了操作流程、制定了游戏规则,场面也仍然难以控制……

满足哪些条件,幼儿在游戏时才能乐此不疲、流连忘返呢?那就是兴趣和需要都得到满足。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也是幼儿“真游戏”的核心。我们对游戏环境的研究也从研究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不断深入。

创设自然野趣的环境

通过一次次调研,我们发现“成人设计得越多,幼儿游戏兴趣越不高”。我们反复思考:幼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我们现有的环境存在什么问题?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和与幼儿的对话,我们了解到,幼儿对户外自然野趣的环境最感兴趣,他们最需要自由自在地玩。

于是,我们梳理了幼儿园户外的自然环境资源,发现幼儿园户外有不少花、草、树木,也有沙、水、泥、石等。这些自然物不仅可供幼儿观赏,也应该成为幼儿通过触摸、听闻去体验和探索的学习资源。但原有布局使这些自然物仅能供幼儿观赏,而不能让幼儿自由自在、随时随地探索。因此,我们第一步做的就是有效利用幼儿园内的自然元素,创设自然野趣的环境。

1.变阻隔为畅通

在室外,我们去除一些低矮灌木,拆除所有的绿篱围栏,让环境通透开放,小树林不再是只能被远远观望的绿化区,而是充满野趣与神秘感的游戏场;清理整治荒芜的阴暗角落,降低矮小灌木的种植密度,以方便幼儿自主进出,满足幼儿对私密、角落空间的需要……在幼儿园的内庭院,去除围栏,增设楼梯,延伸平台,使幼儿可以无障碍地进入庭院游戏。美丽的庭院曾经是幼儿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庭院四周的围栏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让人与之有距离感,阻挡了幼儿深入探究的步伐。改造后,这里成为幼儿随时随地进行探索的场所,不断满足、支持幼儿游戏的需要。

2.变观赏为互动

爬树、荡秋千、玩吊床,是童年游戏记忆里最难以忘怀的情景,其中蕴含了冒险和智慧,隐藏着童年的秘密。因此,我们进一步拓展幼儿园自然元素的可玩性。如,在大树间绑上绳索形成荡绳、云梯,幼儿可以自由地攀爬、摇荡,享受游戏带来的刺激与挑战;在树林的各个角落设置秋千,幼儿可以尽情地体味其中的乐趣与惬意;在树林中设置小木屋、小竹屋,营造安静隐蔽的小角落,满足幼儿对独立空间的需求;在松树林周围设置水塔、沙水池等,形成沙、水、泥、树、石等相融合的游戏环境;在庭院内引进水渠、喷泉,提供树桩、吊床以及材料架等。

为保障幼儿充分自主地探索,我们还需做到两个“无”。一是场地功能不限定。我们打破以往按照功能划分游戏区域的做法,以材料特征或场地特征来命名游戏区域,避免因区域功能命名而造成对幼儿游戏内容与形式的限制,幼儿完全可以自主地在任何场地玩任何游戏。如,在同一片小树林中,幼儿有的玩制作草药的游戏,有的利用积木、梯子、滚筒等玩搭建的游戏,有的玩躲藏游戏,有的悠闲地坐在秋千上,有的利用各种工具观察、记录蚂蚁等。

二是材料使用无限制。以往,对材料的使用是受到限制的,如梯子只投放在运动区,只能用于攀爬等。如今,打破了对材料玩法与游戏空间的限制,如幼儿会将梯子拿到沙池中搭建城堡,会利用梯子玩滚球的游戏;在小树林里,幼儿会利用梯子观察与探索树上更高处有什么,等等。当“梯子不只是梯子”时,即当教师消除了对材料玩法的限制时,幼儿对材料的创造性使用就会层出不穷;当材料可以不受限制地在游戏场自由移动,幼儿可以跨区域使用任何材料时,他们的游戏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

在自然野趣的游戏环境中,幼儿的视野是开阔的,他们看到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五彩缤纷的。这样的环境能为幼儿提供极其丰富的游戏体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及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的愿望,提升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等的能力,幼儿在生态、自由的环境中与自然对话,体验生命,释放天性。

创设多样可变的环境

通过持续观察幼儿的户外游戏,我们发现自然野趣的环境能满足幼儿经验、能力等不断增长的需求,多样可变的环境能引发和支持幼儿开展复杂的游戏和进行深度的学习。于是,我们对户外环境做了进一步调整。

1.丰富地面特征

我们改变了以塑胶地为主的单一户外地面环境,通过改变材质、高度、坡度等丰富地面特征,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运用多种感官探究的机会。

我们铺设了软硬结合、材质多样的地面材料,如草皮、沙子、泥土、木屑、木板、塑胶、石板、鹅卵石等。草地、沙地、泥地、木屑地等相对柔软且更自然,可以带给幼儿舒适、放松的体验;塑胶地相对平整又富有弹性,当幼儿使用梯子、木箱、滚筒等可移动的大型材料进行挑战性活动时,塑胶场地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水泥地、石板地等坚硬、平整、开阔,最适合建构,在组合使用游戏材料时有利于作品的成型与保持。即便同为软性地面,草地的四季变化、沙地的松散可塑、泥地的干湿变化等又能带给幼儿不一样的感知和体验。

除多样的平面环境,我们还尝试创设富有变化的立体场地,如有一定坡度或高度的山坡、滑道、山洞、沟壑等。坡地是向上拓展空间的自然环境。坡度不同、高度不同、面积不同的坡地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与体验。而我们的坡地一般都与大片的草地连接,不设置边界,形成了自然、开阔又具挑战性的坡面。幼儿可以在山坡上攀登、翻滚、滑行,不同坡度的山坡可以让幼儿感受倾斜、转弯、惯性等,不同高度的山坡可以带给幼儿不一样的感觉体验。幼儿有时会骑着小车上下坡,体验上下坡时独特的视觉和速度变化;有时会自制各式滑道,利用垫子、雪撬、长板、梯子、管道甚至滚筒等材料,探索不同坡度、滑道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此外,我们还会在山坡、滑道的表面铺上不同材质的材料。不同质地的滑坡、滑道能让幼儿感受摩擦力等。

沟壑是向下拓展空间的自然环境。不同深度和宽度的变化会对幼儿感官产生不同的刺激,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游戏体验。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与感知沟壑深度与宽度,并通过组合可移动材料创造需要的游戏情境。

游戏环境的多样性,为幼儿的游戏带来了挑战,他们会遭遇各种问题情境,为在游戏中进行深度学习提供了无限可能。

2.丰富墙面环境

在改造环境中,我们会充分挖掘现有的环境为幼儿游戏所用。幼儿园的建筑外立面经过合理改造后,也可以成为别具特色的游戏环境。我们会在小木屋等墙面,以及教学楼外墙和幼儿园围墙等墙面上铺设白瓷砖、砖块、不锈钢、黑板等,还在园内合适的区域设置各式矮墙。配备充足的水源、涂鸦工具材料后,多变的涂鸦环境形成了。这种环境可以为幼儿带来不一样的游戏感受与体验。

3.依幼儿兴趣和需要调整环境

环境合不合适,幼儿说了算。教师创设环境不再依据自己的设想,而是通过持续观察,及时捕捉幼儿的需要,随时调整环境。游戏环境的持续调整,还体现在不断地去除环境中的阻隔,不断地打开环境之间的通道,方便孩子取放材料和跨区域游戏。

实践中,我们还对幼儿愿意持续探究的环境进行持续调整。沙与水对幼儿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他们喜爱用自己的身体去感知沙、水的流动、变化,如用双手感知沙子在指间的流动,用双脚感知沙子细密而柔软的触觉。沙和水的结合,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了更多可能,能引发他们的好奇与探索。他们利用管道、长板、木槽、桶、锹、篓等可移动材料在沙池里玩开渠引水、架桥、过家家等游戏,获得的经验丰富而多样。正因为幼儿对玩沙具有独特的兴趣与需要,我们将原来的一个玩沙池增设为三个玩沙池,且在沙池旁边安装很多水龙头,以满足更多幼儿的游戏需求;我们还对沙子的种类进行拓展,原来只有一种土沙,后来拓展为粗细不同的土沙、海沙、江沙等;我们还对玩沙时取水的设施进行改造,幼儿可以直接取自来水,可以自助抽吸水,可以通过固定的木槽运水,也可以借助其他工具运水。此外,我们还将沙子投放到树林、草地,铺设在草地上的沙相对粗糙、大颗粒,可带给幼儿不一样的感受与体验。

提供支持幼儿自主管理的环境

让幼儿有地方游戏是环境创设的初衷,让幼儿有东西游戏是提供材料的依据,而让材料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游戏,提供幼儿自主管理游戏材料的机会,是配备收纳设施、清洁设施、个人游戏装备、保健防护装备的目的。有了完备的装备保障,幼儿不仅能自主地游戏,更能尽兴地探究,不断地学习。

1.收纳设施

取放方便是我们在设置收纳设施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要做到取放方便,不仅要考虑幼儿的身体特征、游戏需要,还要考虑游戏区域的分布和游戏材料的特征。首先,收纳设施要就近设置。每个游戏区域周围都设有材料收纳设施,保障幼儿游戏时目之所及都有材料收纳设施,我们依据场地实际将设施或靠墙而建或设置在游戏场周边,这些设施可固定也可移动,方便幼儿取放。

其次,收纳设施与幼儿的身体特征相符合。例如,收纳设施的大小、高度、深度适合幼儿的身高、臂长,便于取放;设施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保证幼儿取放时能保持安全距离。

第三,收纳设施与材料的规格相匹配,如将长木板、梯子等长条形材料的收纳区安排在靠墙的位置,既可节省空间,又可确保放置的安全;对轮胎、滚筒、车辆等较难稳定摆放的材料,则按照材料规格设置配套的收纳架。

第四,考虑到游戏材料多为木质,在每个收纳区根据场地特点安装雨棚、遮阳架等防雨防晒防霉的设施。

第五,收纳设施上标有清晰的标记,便于幼儿看清楚材料收纳的位置。标记可以根据幼儿使用后的反馈进行适当调整,帮助幼儿通过日复一日的实践形成良好的收纳习惯。正是有了这些就近设置的收纳设施的支持,幼儿才能自由地在游戏场上取用材料并及时归位。

考虑到收纳的过程也是幼儿游戏、学习的过程,我们开发了各类既符合游戏材料特征又能支持幼儿探究学习的收纳工具。这些工具材质不同,如藤篮、木箱、塑料筐、铁板车等;容量不同,如不同深浅宽窄大小的容器;形状也各不相同,如长条形、方形、圆形等。幼儿在这过程中,边收纳边探索材料与工具之间的关系。后来,我们还根据收纳工具的特点给部分工具安装了滑轮,以便于幼儿运送。

在收纳过程中,幼儿还常常发明新方法,如将圆形的纸筒、竹筒等直接套在手臂上运送,用绳子将竹筒串起来拖着运送,将方砖整齐地叠放在长木板上由几个幼儿抬着运送,等等。

2.清洁设施

为方便幼儿游戏后清洁、整理,我们根据幼儿园场地环境的分布,在各区域的临近位置设置适合幼儿的洗手池、洗脚池、洗物池等,特别是在沙水池、陶泥区附近提供足量的不同高低、材质、开启方式的洗手(脚)设备等,让幼儿在操作体验中学会自我管理。例如,在涂鸦游戏结束后,幼儿或用刷子、清洁球等清洗工具、雨鞋等,或用花洒和水管等冲刷、擦洗墙面,最后把游戏场地和自己身上清理得干干净净。

3.个人游戏装备

个人游戏装备是安全游戏的基本保障。为方便游戏,幼儿每天来园时基本穿着运动服、运动鞋,还将雨衣、雨鞋存放在幼儿园以备不时之需。为了保障幼儿充分游戏的机会,幼儿园提供了不同季节使用的类型不同的游戏服。比如,有连体及分体的游戏服,连体的游戏服方便幼儿下水活动,分体的游戏服方便幼儿行走、穿脱;还有冬季加棉、夏季单薄的游戏服等。幼儿可以自主地根据游戏的需要进行选择。

与这些个人游戏装备配套的还有公共环境中投放的干湿毛巾桶、水杯架、垃圾桶、放置衣服的毯子等,以满足幼儿户外游戏时的各种需求。

在这些装备的使用中,幼儿逐渐学会了管理自己的物品,慢慢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小班幼儿在涂鸦游戏结束后,就会把工具拿到水池里洗干净,分类放入贴有相应标签的篮子里,然后搬到太阳下晾晒,再回到水池边洗手、洗雨鞋、脱游戏服,还会寻找合适的场地晾晒雨鞋、游戏服等。吃完午饭后,他们会将晒干的工具及雨鞋和衣服收回,放到材料架上。

4.保健防护装备

游戏中的卫生如何保证?这就需要我们给幼儿提供合适的保健防护装备,并帮助幼儿建构充分的卫生保健经验,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根据幼儿在不同场地游戏的需要,为幼儿提供相应的卫生保健用品。每班都提供存放幼儿水杯的架子,每个幼儿都有干净的毛巾,有单独的桶放置用过的毛巾,夏季有驱蚊水、清凉油等防护用品,确保幼儿在游戏中能自如地应对口渴、流鼻涕、出汗、蚊虫叮咬等情况。教师则关注幼儿如何在借助这些用品管理好自身健康的同时,自如、安全地进行游戏。

满足幼儿所需,除了给幼儿丰富的游戏环境,更需要提供安全的环境。为此,我们的户外游戏场地有专人负责检查、维修。每天游戏前,保育员负责环境清扫、安全检查,有关人员会定期对各区域进行消毒、灭蚊,随时对易腐烂、霉变的材料进行更换,对易破损的材料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等。

综观“安吉游戏”理念下的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和调整,教师始终以儿童的需要为前提,为支持儿童探究、交往、表达及习得新经验服务。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